close

您可會奇怪為何許多人自幼身受過敏、氣喘與膠原病之苦,時來時去,當代臨床醫療却總是治不好呢?又某些人吃東西百無禁忌,為何却都吃不胖呢?早年醫學研究發現人的腸道中有著各種寄生的細菌,稱為「正常菌落」,後來令人詫異的是,在不同的個體腸道中,竟然正常菌落的菌種與數量却極不相同。此後醫學科學界,持續地對這種腸道「菌相」研究,結果發覺肥胖、過敏、巴金森氏症的個體,都與個自的腸道菌相,有着極大的關聯。

 

這種腸道菌種的形成,似要推前到初生嬰兒時期。許多菌種是經由母親餵奶的階段,逐漸由口吸吮穿過胃部,進入腸道,日久生聚,形成穩定平衡的共生菌落,而成託住個體健康的根基。這就好似出生以後,母親經過授乳給我們莫大的祝福。惟許多孩童自幼缺了這個生成菌落,就很容易罹患過敏與消化不良的病況,成長後也遭遇有許多的病症。因此不難發現,許多過敏病症或如異位性皮膚炎或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等膠原病,都與嬰孩時期的飲食生活經歷有關。其實各類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,不論病急投藥的效果多麼顯著,都當由調整腸道的菌落做起,才會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統功能,疾病也才能由此真正自然而癒。可惜,這是許多臨床治療上未曾注意、留心到的事實。

 

至於大眾關心的肥胖問題,也類同上述的發現。醫學研究在分別檢驗瘦胖個體的腸道菌落時,發覺其間腸道菌相,竟有很大的不同;另外由動物實驗中,也觀察到不同的基因遺傳性質,可以左右腸道某類菌落,而能開啟代謝上的能量消耗機制。故臨床上試着將有形瘦基因的動物個體腸道菌落製劑,灌注入無此基因的動物腸道,結果竟能產生相當的減肥效果。雖然這方面的腸菌研究似已有令人欣喜的成果,只是人體治療所涉及的醫學倫理,猶未普遍為世人接受。故大眾似不熟悉這種治療肥胖的方式。

 

多年來,自然醫學研究發現個體每服抗生素時,腸道的共生菌落即會因此銳減,所以倡導在治療時,宜同時補充益生菌,以維護個人身體的恆定與健康。同此,病患即使在接受臨床各式藥物處方治療時,也最好要兼顧到維護腸道的正常菌相。臨床上觀察到許多疾病的治療,常因為腸道菌落的調整,而有明顯的療效。

 

筆者認為腸道的菌相,恰如這外在的自然界現象,是一個複雜的生態平衡;它得靠著身體各部生化系統的完好配合,才能有最佳的表現,並帶來身體的健康。飲食不均衡、作息不規律、情志不穩定、患病服藥狀況…..都會影響腸道菌相,進而表現出免疫功能不良與消化吸收的問題。所以急就章地由外灌注腸菌或口服益生菌,常常只能持續短暫的時日,不能杜絕疾病的根源。

 

因此建議,唯有個體著重調整與健康有關的情志、飲食、作息、等生活各個環節,規律節制地做去,這才會有長治久安的保健功效。

arrow
arrow

    flyd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